人生哲理-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生的最高境界】人生最好的状态不是控制,而是不在意。
诸葛亮曾说:宁静可以致远,淡泊可以明志。半生已过,世间万物早已看淡,平和安定才是毕生所求。 欲不可纵欲望潜藏在我们身体乃至心底里的每个角落。
满足正常的欲望,本无可厚非。
然而,有些人不能节制自身的欲望,穷极手段,不惜以身试法,最终身陷囹圄,就很可悲了。
人一旦被无穷的欲望所控制,就会成为欲的奴隶,那么他的一生必定是痛苦的一生,疲惫的一生,悲哀的一生。
“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
对于欲望不能过于放纵,放纵欲望而不节制可能会造成灾难。
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过于贪婪的人都是在自取灭亡。
一个贪欲实现了,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欲似深渊,假如不懂得克制,就会越陷越深。
“良田万顷,日食不过三升;广厦万间,夜眠只需八尺。”
对于生活享受,要懂得知足常乐,不要去跟别人去攀比。
一攀比,对物质上的追求就没有止境,就容易滑向堕落的深渊。
所以,做人应当懂得知足常乐,懂得克制欲望,懂得珍惜身边的一切,以感恩的心态,面对人生,回报社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平和心态,虚怀若谷,从善如流,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傲不可长如果把人生比作爬山,有的人在山脚下刚起步,有的人正向山腰跋涉,有的人已经在顶峰信步。但这时候,不管我们处在什么位置,都要记住:要把自己放在山的最低处。即使已经登到很高处,也要会低头,因为,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难免有碰头的时候。低头就是不骄傲,就是谦虚。
相传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每作好一首诗,总会先把它念给牧童或老妇人听。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后再反复修改,直到他们听了拍手称好,才算定稿。白居易从不因牧童和村妇的无知而轻视他们,因为,他懂得真正的文学作品,必须得到人民的承认。所以,他虚心求教于人民,这才使他的诗通俗易懂,广为传诵。
谦虚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美德。英国诗人丁尼生曾说:“真正的谦虚是最高的美德,也即一切美德之母。”一个谦虚的人不但不会让别人小看,相反,一个懂得事事谦让,不居功自傲的人,必然会得到大家的赞扬和爱戴。
生命有限,知识无穷,也许我们在某一方面非常优秀。但是,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说自己是个全能的人。所以,无论我们已经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都不会是我们停止不前的理由。
古往今来,越是道德学问高的人,越是谦卑礼;越是有智慧的人,越善于吸取别人的意见。一个谦虚的人,总能从待人处事的谦虚态度中收获智慧,从而把事情做得更好。
乐不可极一般人对乐极生悲的理解,往往是因快乐过度而忘乎所以、头脑发热、动止失矩,结果不慎发生意外,惹祸上身,化喜为悲。
凡读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的人,大致上可以领悟乐极生悲的含义。
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雅致环境里,众贤毕至,高朋会聚,曲水流觞,咏叙幽情,这是何等快乐!
王羲之欣然记道:“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繁,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但是,就在“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之时,突然使人产生了万物“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悲哀,于是情绪一转:“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憾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这是真正的乐极生悲。
乐极生悲,是一个人对生命的热爱和留恋而生出的惘然和悲哀。
是一个人对生活中好花不常开、好景难常在的无奈和怅怀。
人在纵情寻乐之后,随之而来的往往是莫名其妙的空虚伤怀,推之不去、避之不开,因为欢乐和惆怅本来就首尾相连。
所以庄子在“欣欣然而乐”之后感叹:“乐未毕也,哀又继之。” 愿你走过半生,心境明朗,心态平和,也能平静地笑看风雪。愿我们不纵欲、不傲慢、不悲不喜、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