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下载手机客户端
      论坛导航   平昌论坛   CCTV《醉美乡音》走进平昌,探访巴山文化瑰宝—翻山铰子
    返回列表
    查看: 19546|回复: 1
    收起左侧

    [平昌动态] CCTV《醉美乡音》走进平昌,探访巴山文化瑰宝—翻山铰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13 18: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四川巴中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平昌县灵山乡巴灵台,一个土色土香的民俗节目正精彩上演,惊险刺激的翻山铰子舞令在场的观众连声叫好!
    图片1.png
        这一天,CCTV IP 大众生活频道《醉美乡音》栏目组也来到了现场感受翻山铰子的独特魅力。
    图片2.png
        《翻山铰子》是一种挥舞和击打铰子(铜质小镲)的男子舞蹈。建国前,主要分布在平昌县的西兴、响滩、白衣和相邻的营山县老林、双河一带。建国后,逐渐扩展到邻近的渠县、通江、南江、巴中等地。
    图片3.png
        《翻山铰子》的表演,艺人称作“刷铰子”,在唢吶和锣鼓的伴奏声中,铰子手(表演者)合着节拍,挥动双铰,不时放长或收短铰上所系的绳子,忽而甩过头顶,忽而绕过腰腿翻旋飞转,在各个不同部位击打,展现出种种优美的舞姿和造型。动作舒展灵活、刚健粗扩,气氛欢快,十分红火热闹。深受山区人民喜爱。
    图片4.png
        由于技巧性强,一般以单人表演为主,以后发展了双人、三人和四人等多种表演形式。近年来回各地艺人竞相创新,把在平地上的打铰动作搬到方桌和长凳上去表演,并吸收融合了一些其他艺术技巧,形成了“高台铰子”这一新样式。为了有所区别,便把原在院坝、堂屋、路途等平地上表演的铰子统称为“平地铰子”。在每场表演中,各种形式交替进行,使演出更加丰富多采。但高台饺子更受群众欢迎。远远一看,艺人们在高台上左右腾挪,颇有腾云驾雾之势,充分展现了翻山铰子的惊、奇、险、美。
    图片5.png
        《翻山铰子》的基本动作,根据放长和收短铰组做打效动作而区分为“长绳铰”和‘短绳铰“两个类别。其打法,大都由打、擦、翻、转四种方式构成,约共有四十多个动作。大多数动作都冠以形象化的名称,如:水漩莲花、苏秦背剑、白鹤亮翅、黄龙缠腰、风吹杨柳、团鱼晒壳、青蛙晒肚、朴地蓬花、跑马射箭、鲤鱼跳龙门等等。
    图片6.png
        翻山铰子到底有多受欢迎?当时流行着一句话:“离了和尚不念经,离了铰子不娶亲”。老百姓遇家中有结婚、祝寿等喜事,便请铰子戏班前来助兴,表演结束后客人才开饭,十分热闹。
    图片7.png
        明末清初,翻山铰子舞在当地十分盛行,但仍主要与巫术相关。直到清朝末年,通过平昌县龙岗乡金光村著名的铰子艺人——巫师苏新太和龙岗乡挺进村三社李明亮师兄弟二人对铰子的大胆改造后,才逐渐在婚嫁、寿诞等各种喜事中广泛演出,用来烘托喜庆热闹气氛,变娱鬼为娱人。这时的铰子便完全拓展了它原来的功能,不再单一用在丧事之中,翻山铰子也由此成为了“婚丧嫁娶”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活动。
    图片8_看图王.jpg
    图片9.png
        平昌翻山铰子,曾闪耀着美丽光辉的巴蜀艺术瑰宝,虽然在历经起源、兴盛、衰败、挽救等如“坐过山车”般的历程后,又重新融入了百姓的生活,继续展现它的神奇和魅力。但就目前而言,翻山铰子的保护传承依然面临两方面的难题:一是传承人少、年龄偏大,年轻人虽感兴趣,但迫于生计需外出挣钱养家;二是专项保护性资金缺乏。所以只有不断增强这一文化瑰宝的生命力,让更多外地人感受到平昌丰富的地域文化,将翻山铰子蕴含的地域文化特色永远的传承下去。
    更多节目资讯敬请关注每周六,20:15——21:00
    (电信电视用户)CCTV IP 电视大众生活频道
    (广电电视用户)睛彩天下!
    重播大众生活频道、睛彩天下每周一,20:00——20: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3 18: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巴中
    翻山铰子不是龙岗的满,怎么到巴灵台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收藏:1144 | 帖子:3万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827-626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