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下载手机客户端
      论坛导航   平昌论坛   中元节的由来与孝道文化的传承!
    返回列表
    查看: 27232|回复: 0
    收起左侧

    [话题] 中元节的由来与孝道文化的传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16 18: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保留地址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农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尤以华南,是七月十四日,相传是宋代中元节 荷叶灯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简称盂兰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 20148111152234_副本.jpg
           相传那一天地狱大门打开,阴间的鬼魂会放禁出来。有子孙、后人祭祀的鬼魂回家去接受香火供养;无主孤魂就到处游荡,徘徊于任何人迹可至的地方找东西吃。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举行设食祭祀、诵经作法等“普渡”、“施孤”布施活动,以普遍超度孤魂野鬼,防止它们为祸人间,又或祈求鬼魂帮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因此某些地区在这一天会有普渡的习俗,称为“中元普渡”,后来更发展为盛大的祭典,称为“盂兰盛会”、“盂兰胜会” 。   关于中元节的起源可以说比较繁多,一说是佛教兴盛,带来了地府轮回的概念,在某一天为不能投胎的孤魂超度,以此拯救他们的内心,还有一说是中元节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而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目莲救母”的故事:
       “有一名叫目莲的僧人打坐时,见其已亡的母亲在地狱受饥饿之苦,他赶紧追随而去将食物给母亲吃,可母亲吃了却喉咙吐火。目莲无法解救其母,便向佛祖求助,佛祖授予其盂兰盆经,告诉他在七月十五做一个盂兰盆来救其母。”
    佛教里的目莲救母就因为孝道而来,而道教也是在中元节作法事,传承的也是孝道,同时我国儒家文化遵从的也是百善孝为先的原则,因此中元节慢慢就演变成了佛教、儒教和道教合一的民俗节日。由此可见,“鬼节”是因传统美德的孝心而起的,它有着深刻的寓意,一是倡导怀念祖先的孝道,二是发扬推己及人,乐善好施的善举。

    f31fbe096b63f6243075ea6b8144ebf81a4ca3aa_副本.jpg
           中国人的“鬼节”简单而实用。这一天,人们用“烧纸钱”的方式来祭奠死去的先人,借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亲情的延伸,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提醒,都赋予了“鬼节”丰富的人文内涵。虽然祭祀方式简单,但基本上保存了“鬼节”那淳朴、实用的意义。即便是年代不同了,烧去的礼物也不同了,但那“活在世上”的后人对于“永远离去”的亲人,其绵绵的哀思和深深的怀念,是永远铭刻在心的。
    0823dd54564e9258695a55869a82d158ccbf4e68_副本.jpg
    QQ图片20160816184258.jpg
           七月十五的“鬼节”,不管是“烧纸钱”送祝福,还是“捧雏菊”寄哀思;不管是在网络上祭先人,或者是“放河灯”,其目的都是一样,就是希望今天活着的人一起思念过去的人,共同送去对先人的祝福。这是人类灵性的自发,是感情的延伸;这是希望活着的人要好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不要愧对社会和亲友,不要愧对那已经永远离去的亲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收藏:1144 | 帖子:3万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827-626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