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近日,央视《长征英雄人物》纪录片摄制组一行来到红色革命老区平昌县,对我党我军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刘伯坚烈士的革命事迹进行专访。该纪录片预计8月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
1983年冬,中共平昌县委、平昌县人民政府遵照胡耀邦同志“应该为刘伯坚烈士树碑立传”的指示作出决定,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平昌县城北侧的 佛头山半山腰修建了刘伯坚烈士纪念馆和纪念碑,邓小平同志为刘伯坚纪念碑题写了碑名,黄镇同志撰写了碑文。1986年10月9日,举行揭幕典礼,原国家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等乘专机为纪念碑揭幕剪彩。 之后,刘伯坚纪念馆先后经过了两次改扩建,第一次于2006年投资700余万元重新规划选址修建了刘伯坚生平事迹陈列馆,于2009年1月正式开馆,同年3月实施免费对外开放;第二次于2012年投资2.5亿元实施改扩建,扩建后的刘伯坚纪念园面积扩大到20公顷,新建了少年伯坚文化墙、伯坚诗词碑、红星广场、足迹广场、800米红色文化长廊、120米星火长廊、全国最大的红军石刻标语园等景点。 刘伯坚纪念碑及纪念馆既是革命纪念性建筑,又是平昌县文化标志性建筑,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1994年被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5年批准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11年评为巴中市廉政教育基地和四川省政法系统“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基地,2015年2月被命名为四川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中国工农红军石刻标语园: 中国工农红军石刻标语园总占地100余亩,是以红军石刻标语为主题的红色旅游景区,共收录展示来自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及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12大苏区16个省79个县共1600余幅的红军石刻标语。标语园区根据功能分为六大片区,即红旗广场、川陕苏区平昌县革命文物陈列馆、红军标语长廊、绿化景观区、红军街、游客接待区域,根据标语形式分为石刻类、墨书类、漫画类三大主题展示区域。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种泉称该标语园“创标语文化第一奇观”;国防大学教授朱玉称是“红色文化一大创举”。建好后的中国工农红军石刻标语园既是平昌县城人民融文化性、娱乐性、休闲性于一体的特色主题公园,又是集红军标语和红军文物陈列两大内容为主体的红色文化观光游览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色文化长廊: 红色文化长廊总长800余米,共有浮雕196幅,由硝烟漫战场、忠魂炳千秋、红歌颂英雄三部分组成,用浮雕、文字、雕塑、小品建筑等形式,展示了川陕苏区时期发生在平昌的英雄人物故事、战场故事、红军作战方针、红军歌谣等,再现了平昌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创建、捍卫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光辉业绩。 军民鱼水情雕塑: 军民鱼水情雕塑以根据地人民“送子参军、送郎参军、军民团结”为题材的感人画面,再现了川陕苏区时期平昌人民踊跃参加红军,支援前线的动人情景。雕塑高5米,基座长3米、宽2米,寓意为在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时平昌人民有3万多英雄儿女直接为战斗服务,在全县境内进行了大小战斗200余次,有5千余人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彰显了英勇的平昌儿女为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立下的不朽功绩。 星火长廊 星火长廊共120余米,由7个大小不等的亭子组成,每个亭子以对联的方式进行文化植入,主要展示了川陕苏区的地方武装力量,如童子团、赤卫队、少先队、妇女独立营、錾字队等等,他们当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的能人志士、英雄豪杰,如同星星之火点燃了大巴山的革命烽火,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为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立下了不朽功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