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下载手机客户端
      论坛导航   平昌论坛   放弃大城市高薪 90后小伙贫困村当村官
    返回列表
    查看: 19613|回复: 0
    收起左侧

    [话题] 放弃大城市高薪 90后小伙贫困村当村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23 16: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四川巴中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4568341e650ad019a237db62f9eef194.jpg
    图为李伟下贫困户家中帮忙插秧
      2015年6月,毕业于重庆西南大学的90后小伙李伟,在收到了大公司的橄榄枝时,毅然决定回到贫困村工作。
      一年多以来,李伟的到来让兴文街道办事处红花村发生了变化——村里有了第一条公路,村里的产业发展也有了眉目……
      2016年6月,李伟被评为省“岗位学雷锋敬业标兵”。“只要脚踩在土地上,就会感受到土地给予的温暖。”这个1米76的大男孩认真地说。
      现在,他有机会去其他轻松的岗位,但因放心不下红花村的脱贫工作,他选择了继续坚守。

      “我想扎根在农村”
      在大学期间,李伟主修材料物理。从小作为“别人家的孩子”,李伟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很注重全面发展,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学霸”。在本科就读期间,他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是学院让人竖大拇指的“风云人物”。
      2015年毕业时,他本可以留在大城市发展。“当时公司给的工资也不低,但心里时不时会蹦出另一种声音。”李伟说。
      “什么声音?”记者追问。
      “我还是想回农村。”李伟毫不犹豫地说。
      在最后做决定前,李伟参加了大学生村官在西南大学的宣讲会。“听着其他优秀大学生村官带领村民致富的的故事,我决定回家乡,要扎根农村,用自己所学带动家乡人民奔小康。”谈及一年前的决定,李伟的目光依旧坚定。
      “我本身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心里也一直想做一份实事,回家乡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不仅可以实现我自己的人生价值,还可以为家乡做点事情。”这个钟爱农村的90后小伙认真地说。

      村里有了3.5公里的水泥路
      红花村是李伟的目的地。位于巴中经济开发区东南之角的红花村是典型的贫困村。红花村地处海拔840米龙池山下,属典型的高山低坝地形,地质结构复杂,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滑坡地带居住。下辖4个村民小组的红花村,共有人口845人。其中,贫困人口118人,占全村总人口的20.1%。村内没有一条硬化公路,现有的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病险严重、蓄水能力差,村内的生产用水、人畜饮水都极为困难。加之村民一直延续传统农业种植,无骨干产业,群众致富增收困难。
      2016年6月,李伟被任命为红花村支部副书记。坐着面包车,他第一次去了红花村。“到村上的路还是土路,沟沟坎坎的,坐在车里,一抖一抖……”李伟向记者回忆初见红花村的模样。
      要想富,先修路。为了能够让村里百姓出行更加方便,李伟和村干部,以及对口扶贫红花村的市侨联,开始为村里的第一条水泥公路奔走。几经波折,公路硬化被摆上了日程。2016年3月,红花村的第一条水泥公路顺利完工。公路通车那天,李伟和同事们沿着水泥公路,从头走到尾。“那一刻,心情很激动。虽然我不是红花村的人,但看着几米宽的公路,想着村民不用担心雨天什么地方能下脚,坐车不用担心颠簸,还是由衷的高兴。”这个90后大男孩开心地笑着。

      “村里来了个大学生”
      “贫困户1社有8户,2社有……”对于村里的情况,李伟熟记在心。打开他的手机,存得最多的也是村里的大小事情。
      2017年,争取全村脱贫,是红花村的目标。为了详细了解家家户户的情况,李伟开始了串门。“走进村民家里,他们总是赶紧找凳子让我们坐。每次握着他们粗糙的手,总想为他们力所能及地做更多。虽然我对村里以前的事情知道的并不多,但我想做得更好,也会努力做得更好。”比同龄人多一分成熟的李伟说。
      村民苟在位本人中风在床,儿媳妇患有精神疾病,小孙子还在读书,家中唯一的劳动力只有苟在位儿子一人。“走进他们家,确实很心酸,家里还是老式的土墙房子,这是因病致贫的一家人,村上就开始为其脱贫想办法。村官作为基层干部,是百姓了解国家政策的最重要的渠道,我一定要发挥好自己的作用……”这个邻家大男孩的担当让记者肃然起敬。
      红花村精准贫困户苟在志,因二级肢体残疾,终身未婚配,领养的女儿正在接受高职教育,摆摊修补鞋子是苟在志一家唯一的经济来源。为苟在志找修鞋摊位、帮其申请残疾人补贴和贫困户兜底等政策资助,帮助其女儿申请国家“雨露计划”,申请经开区贫困户教育惠民政策,也是李伟一直惦记的事。
      2016年,观音桥5社一村民家中因缺乏劳动力,水稻迟迟没有栽种。李伟和兴文街道办事处的同事们腾出周末的休息时间,挽起裤脚,走进秧田,忙忙碌碌开始栽秧……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回农村,但我们村有一个大学生了……”采访中,说起红花村这个新来的村官,村民的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这一年多,我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按着初心,朝着心中的方向努力。”对于一年多的村官经历,李伟自我总结道。

      希望村民都能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2016年2月,国家精准扶贫业务子系统、四川省脱贫攻坚“六有”信息系统和巴中市智慧巴中精准扶贫系统需要录入相关新数据。李伟带领4人扶贫团队,忙碌了整整13天,才完成工作。“这个工作很有必要,为国家做相关宏观调控提供了数据支持。虽然我们通宵熬夜,不断核对数据的准确性,确实辛苦,但都值得。”李伟说。
      村里老干部对电脑等新科技不熟练,李伟自动把繁琐的资料整理工作全部揽给了自己。村里农网改造、安全饮水工程、社道路建设等大小事,这个年轻的大学生村官也总是记在心里。
      现在,土地流转、发展连片产业,将红花村打造成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村,是李伟和村委干部的共同想法。“今年3月,我们已经开始着手这件事情了,现在已经完成了土地流转,接下来就是后期的相关工作。”李伟向记者介绍。
      “一个人能飞多高多远,得看在脚下的土地站了多久。”是李伟立志扎根农村的理由。看着同窗四年的好友们,在大城市打拼得风生水起,李伟也曾羡慕过,但看着自己脚踏实地做的事情,有了成果。他说:“我也一样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还是比较开心。”
      这位90后的年轻大学生坚信土地能给人温暖,而温暖是前行的最大力量。站在红花村这片土地上,他说,最大的心愿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红花村的每一位村民都能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收藏:1144 | 帖子:3万

    精彩推荐:下载手机客户端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827-626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