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罗先生认为自己所购买的是这一整个店铺所在门市位置。
巴中市作为五线城市,房价4000元左右每平米,商铺均价约两万元左右。然而,近日市民罗先生却向四川在线记者爆料自己在巴城后河桥购买的门市竟然严重“缩水”,原本欲购买110平米左右的商铺,实际产权面积仅36.47平方米,花费整整160万元“天价”,罗先生质疑遭遇了陷阱。
吐槽:160万只买了36.4平米门市
“说好的110平米,最后才发现只有36.47平米,这明显是坑人嘛!”7月5日上午,记者在巴城莲花街见到了当事人罗先生,说起自己的遭遇,罗先生很是愤慨和无奈。据罗先生讲述,今年4月18日自己在中间人苟某的介绍下,购买了原业主赵先生位于巴中后河桥莲花街18号一临街门面,由于门店的位置属于这边的“黄金”位置且整个店面面积约有110多平方米,所以权衡过后还是比较划算,双方最终以160万成交。
“对方告诉我目前这个门店的租金都是8万/年,现在租户也想购买此处门店且租户享有优先购买权。”正因为听信赵某如此讲,在合同签订前罗先生没有进门市测量过实际大小,只是远远的看了一下。
据了解,今年4月21日下午4点左右,原业主赵某与罗先生约双方在一茶楼签订门市房屋出售合同,而这份合同上却注明了此门市的面积为36.47平方米,罗先生对此提出质疑。“当时对方解释称,是为了想少交点税,没有按实际的面积核算,所以只登记了36.47平方米的门市产权,当时没多想就相信了对方的说法,签订合同后付给了对方80万元的房款。”罗某告诉记者,因为原业主赵某是巴中市公职人员,同时还有中间人介绍,所以当时自己没有多想,当即承诺办完过户手续将余款全部付清,双方并约定若一方发生违约则按出售价30%赔付违约金。
实际罗先生所购买产权为1、2号门市。
5月12日双方办理房产过户,经某房地产评估咨询公司评估,对罗先生所购买的巴州区江北莲花街18号(1楼)估价为人民币656500.00。在此,双方还签订了“阴阳合同,”即两份合同,一份为50万成交价交税务局,一份为160万成交价的真实合同。原业主赵先生按评估公司估价缴纳了过户应缴纳的税额。
5月14日罗先生来到自己购买的门市测量尺寸和与租户交涉退租事宜,这才得知自己所购买的真只是36.47平方米的面积。外看这四个门市里面是连贯通了的,而属于罗先生购买的则是临街开口面积大但进深比较小的两个不规则门市,而另外两个门市则是别人的产权。面对突如其来的状况,罗先生表示不能接受。对此,多次与原业主赵先生联系沟通,对方均称以缴纳十多万过户税和违约需要支付30%的违约金,多次协调未果。
反转:面积和位置说得很清楚 想违约退房?
随后,记者联系了原业主赵某,对于罗先生的说法,他感到既好笑又冤枉。“我本来就没有打算要卖掉这个门市的,为此还和妻子大吵了一架,”赵先生说,最初中间人苟某联系说有个朋友想买自己的门市,我是拒绝的,因为门市位置好,每年租金都是5万多,没有必要卖了!直到后来双方讨价还价到160万,觉得价格可以接受,便与罗先生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至于罗先生所说的面积与约定不一致一事,赵先生表示简直是子虚乌有,房屋面积无论是合同上还是双方口头交涉都讲得很清楚,门市就是36.47平方米。当初也是罗先生为了防止自己不将房子卖与他,才定下来了30%的违约金,如今过户程序差不多都办理完,罗先生突然找理由不要房子了。此后期间,还多次对自己恶意诽谤,造成不良影响。
双方所签订的两份成交价不一的合同即“阴阳合同”
赵某表示,对方要求退房是有原因的,罗先生执意购买自己的门市,主要是用来安装电梯,从而打造自己-1、-2楼近2360平方米商业圈,但由于此投入的资金巨大,现在附近商业环境也不是很好,加之-1楼很多商户租期未到没有搬离,罗先生自己的投资意向也在转移。现在他就想放弃,所以就找理由要退掉门市。
对于赵某的这一说法,中间人苟某表示认同。苟某与罗先生是多年朋友,4月初,罗先生找到苟某,请他务必在莲花街合适的位置帮其找一门市,苟某便联系上了赵某,在说明了门市面积与位置后,罗先生表示同意双方才签了买卖合同。赵某表示退房是可以的,但是自己已经缴纳了十多万的房产过户税,损失就应由罗先生来承担。
再反转:采访中双方突然和解 赔偿3万退房
在记者对双方问题进行了解过程中,卖方突然联系罗先生,表示可以取消交易,双方达成和解,因为过户程序并没有完成,双方可以申请撤销交易,此前赵某所缴纳的过户税也是能够退还的。由于违约,对方要求罗先生赔偿其3万元经济损失,罗先生也接受了对方的要求。
律师:双方所签“阴阳合同”属于违法行为
就赵某与罗先生所签订的“阴阳合同”记者咨询了律师,律师表示这是一种逃税的违法行为,税务机关一旦发现,可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对双方偷税逃税行为予以行政处罚。交易双方的行为如触犯《刑法》,有可能构成偷税罪,根据《刑法》规定有可能被判处拘役甚至有期徒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