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导航   平昌论坛   平昌县江口镇牌坊村多举措推进脱贫攻坚
返回列表
查看: 28510|回复: 0
收起左侧

[平昌动态] 平昌县江口镇牌坊村多举措推进脱贫攻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20 10: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保留地址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466385763982.png
社道上的太阳能路灯;
1466385787070.png

镇、村干部在养牛场施工现场办公;



1466385810221.png
村干部走访村民询问生产生活情况;


1466385832341.png
江口镇牌坊村2016年脱贫攻坚作战图;


1466385855819.png
花椒产业园。


平昌县江口镇牌坊村山高地旱路难行,本是一个较为贫困的普通村落,幅员5.6平方公里,辖12个社,总人口449户1818人,其中贫困人口56户194人,耕地1600亩,林地6500亩,被定为2016年脱贫摘帽村。为深入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按照“三个更加”“四个切实”的要求,认真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和“五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计划,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小康,近两年来,江口镇根据市、县党委、政府相关会议精神和有关脱贫攻坚的决定、规划,进行了精细详实、科学合理的工作部署。在省地税局、成都铁路局等单位的倾情帮扶下,紧紧围绕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要求,结合实际在牌坊村打响了一场气势恢宏的脱贫攻坚战——

  江口镇、牌坊村两级班子坚持把旧村改造与新村建设、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大力实施“五改五建五规范”(即:改厨、改厕、改圈、改院、改布局;建房、建路、建水、建园、建网络;规范环境卫生、规范建筑风貌、规范建设机制、规范村落管理、规范村风民俗),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已改建贫困户危房16户,对4户无房户和6户D级危房进行了重建,加快了连社道路硬化和山平塘、渠堰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基础条件。


项目规划描绘脱贫攻坚蓝图


  在项目规划上,江口镇实施了道路、水利设施和新居建设及五微经济和园区产业发展。
  实施村道路、产业路和水利设施建设。规划建设村道路6公里,其中新建1.7公里、改造4.3公里,路面由原设计的3.4米拓宽4.5米,目前已硬化2公里。园区产业路1.5公里全线贯通,完成渠系配套400米,铺设青石板文明路800米。逐步整治病害塘6口,新建微水池4口。
  实施农村新居建设。以“五改五建”为抓手,提升人居环境,已完成4户D级危房改造及12户土坯房改造。
  实施五微经济和园区产业发展。对每户贫困户房前屋后规划种植红心蜜柚30-50株,现已全面完成,共栽植2500株;规划小禽园30户,现养殖100只,重点扶持养殖大户1户,年养土鸡2000只,出售鸡苗1万只。完成花椒产业2560亩,落实秦巴养殖合作社1个。

  五改五建规范文明新村建设

  立足“五改”,提升人居环境。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采取农户自主申请、明确标准、签订协议、统一实施的办法进行“五改”。将农村的房子改造成具备城市套房的功能,以前的露天厕所一律移进室内,与猪牛圈分离;将老旧厨房改造成节能、适用、美观的厨房,建好橱柜、贮水池、下水道;将猪牛圈与人居房屋分开,并将粪池封闭或建设沼气池,有效将猪粪、牛粪转换成清洁能源;将土院坝硬化成水泥院坝,对院落不合理的重新进行整体布局,建好房前屋后阴阳沟;完善房屋使用功能布局,做到厨、圈、厕空间独立,厅、卧、餐功能协调。牌坊村12组贫困户王国武一家原住在潮湿的土墙房里,最让他担惊受怕的是暴雨天,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家里所有的盆盆罐罐都用来接雨。“晚上根本就不敢闭眼,土坯房的屋顶嗒嗒地漏水,时不时土坯墙还垮下一块,在黑黢黢的夜里发出令人心惊肉跳的响声。”危房改造后,住进新居,他激动地说:“现在的农房比城里的房子还安逸!”同时,坚持群众投入,项目资金补助。对贫困户危旧土坯房按照分户核算、资金平摊的投入方式进行改建,根据贫困户实际改建内容,农户自筹50%的资金,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按照每户不超过2万元的标准补助下余50%的资金,同时受益贫困户可以通过提供建设木材、砖瓦、做工等办法抵减建设费用,减轻资金压力。非贫困户危旧土坯房改建按照每户不超过8500元的标准补助建设费用。牌坊村7组贫困户张英改建房屋总共需要资金3.5万元,其中,政府补助2万元,改建所需木材、瓦片折资7000元,两人做工劳务费用抵减4500元,其实际出资3500元,有效解决了贫困户资金投入困难。

  着力“五建”,夯实发展基础。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大力实施“五建”。利用帮扶资金、社会捐赠资金、专项资金,政府兜底建设廉租房,提供给无房户居住,收取一定的租金。对D级危房户一律拆除重建,对C级危房户一律加固维修,因户施策,因人而异。坚持交通先行,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道路硬化覆盖到社。去年以来,全村已完成6公里连社道路硬化,新建产业道路3公里。同时推进文明路建设,做到每一户贫困户通硬化路或文明路,方便生产生活。今年,全村还将实施7.5公里联社道路硬化,彻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基础条件。积极争取水利项目支持,对贫困户采取集中供水或分户打井的办法,确保饮水安全、卫生、方便。整治山平塘8口,新建微水池12口,渠堰3000米。在大产业发展上,主要是抓好回引创业、能人带动,成功回引6位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主要发展以花椒、水产、畜禽等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已栽植花椒1200亩。结合贫困户家庭实际,着力发展微菜园、微果园、微禽园、微椒园、微鱼池等“五微经济”,确保每户贫困户有持续的经济收入来源。坚持创新发展,大力推进互联网建设。积极探索“电商+扶贫”模式,加快建设电商综合服务示范点。牌坊村8组无房户肖琴系精神病患者,夫妻离异后带着两个孩子常年“蜗居”在兄嫂家中,去年通过政府兜底建设80平方米的青瓦屋面砖房,解决了她家无房住的问题;牌坊村7组贫困户蒲兵安结合家庭实际积极发展微果园,栽植红心蜜柚30株,按照进入盛产期最低标准每株采摘100斤柚子、每斤6元计算,蒲兵安一户可实现年均增收1.8万元。

  明确“五规范”,强化乡村治理。为了提升群众生活质量,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该村积极推行“五规范”行动。开展家园清洁行动,改善人居环境;房屋改建或重建一律按照川东北民居风貌建设;坚持“四统四分”,推进房屋改建;采取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补助标准、统一施工队伍、统一建设风貌,分户核定建筑面积、分户收取相应建设成本、分户制定脱贫致富项目、分户落实帮扶责任的办法组织施工。同时,开展法治进村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提供法律服务,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促进辖区和谐稳定;充分利用牌坊村优良传统,大力提倡孝道文化,正在建立完善村规民约,规范公民行为,革除陈规陋习,提高乡村文明程度。
  试点股权量化,实现脱贫致富。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模式,试点实施股权量化,提升贫困户收益。推行“三自三议三保险”工作机制,即自主申请、自愿入股、自投资金,理事会提议、监事会审议、社员大会决议,预留风险保障金、购买农业保险、实行保底分红,着力破解股金投入、风险防控、长期收益问题。将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支农资金、部门帮扶资金等可整合的扶贫资金以股本金方式入股到鑫展嘉农业合作社,再配股给个人,进行收益分红。对扶贫资金量化给贫困人口;对支农资金按照2:1:7的比例量化给入社贫困人口、村集体和入社所有社员,贫困户享受三次配股。在前三年没有收益的情况下,合作社按5年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实行保底分红;合作社有收益后,按实际收益分红。牌坊村7组贫困户王仕全家有6口人,股权量化后贫困人口每人持2.98股,他们全家拥有17.88股,预计年底保底分红870元以上。试点股权量化既充分调动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又让贫困户获得了长期稳定的收益,还解决了村集体经济空壳化问题。

  脱贫攻坚实现幸福美好生活

  脱贫攻坚四个坚持严要求。坚持精准施策上出实招、精准推进上下实功、精准落地上见实效的“三个精准”的原则,坚持道路修建覆盖到社、产业发展覆盖到户、能力提升覆盖到人的“三个覆盖”的原则,坚持因户施策“五个一批”的原则,坚持创新机制的原则,动员和教育贫困户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主动作为、积极参与,努力成为脱贫攻坚的主体。

  项目实施规划建设高标准。实施道路、水利设施、基础设施、通讯网络建设和农村能源改造。计划投资593万元进行村道路升级,将牌坊村到元宝村的2公里村道路拓宽到4.5——5.5米,5社新建1.5公里道路及垃圾处理场,硬化园区耕作路16公里,连接花椒及果蔬产业园;计划投资460万元整治山平塘6口,新建渠系3000米,新建村级集中安全饮水工程1处;计划投资50万元建设场镇雨污管网6公里;计划投资150万元开通10个社宽带接入工程;计划投资280万元,实施二轮农网改造项目400户,新建乡镇天然气管网20公里。

  发展产业改善民生惠百姓。着力发展特色农业,规划投资445万元,发展优质蔬菜500亩(其中莲藕200亩)、优质核桃1000亩,巩固提升花椒产业2000亩,土鸡养殖2万只,建立肉牛养殖场,年出栏200头;规划投资50万元,依托场镇为中心,新建活动健身场地2处,为村民提供休闲锻炼的场所;对贫困户开展种养实用技术培训,计划400人次,达到户户能养会种;增设社长6名,分片区对村民进行有效管理,解决矛盾、锻炼队伍;不定期组织村社干部积极宣传国家有关政策,了解贫困户子女就学、就业情况,杜绝发生因贫辍学和失业情况,积极引导和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摘帽。着力建设打造巴山新居,计划投资370万元,对剩余的37户贫困户住房进行“五改五建”集中开发。

  加强组织强化基层硬考核。为切实加强对扶贫示范村的组织领导和部门协作,县、镇两级党政成立了专门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依据规划积极参与、主动作为,认真抓好项目的具体实施。牌坊村村“两委”与省、县级帮扶部门之间建立健全相关沟通联系机制,相互支持,协调推进。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力选好基层组织带头人,重点抓好村级领导班子建设,注重从致富能人中培养干部;健全干部激励机制,让村干部有想头、有干头、有奔头。严格实行扶贫开发专项目标管理,制定和完善脱贫攻坚考核和问责办法,将脱贫任务完成情况与干部误工补贴挂钩,对年底未完成脱贫任务的村干部和“一对一”帮扶责任人实行诫勉谈话和问责。

  改造提升确保持续发展能力

  因地制宜,统筹谋划。针对贫困村底子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薄弱,贫困户自身投入十分有限的状况,旧村改造一定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注重实效。采取新建、改造和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坚持一社一册、一户一策,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保则保,应建必建、应改必改、应保必保。农房改造安全实用、简便易行,注重民居功能的完善提升。既不能简单刷刷白,一“白”遮百丑,也不能过度装饰、花里胡哨。要尊重规律,顺应自然,坚持不挖山、不填塘、不改渠、不毁林、不改变原有道路肌理,充分体现农村特点,保持田园风光、乡村特色和文化特色,使群众能够安居、宜居、乐居。

  脱贫解困,首当其冲。要优先帮助无房户、危房户、住房困难户建房,用好新村扶贫与危旧房改造政策,对条件最差、最贫困地区的困难群众实行差别化的扶持政策,多措并举解决住有所居、住得安全的问题。重点探索利用增减挂钩、互换安置、闲置房利用、社会捐助、群众互助等方式建设农村廉租房,改善特殊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产业扶贫帮助贫困户稳定增收,以旧村改造来推进新村建设和脱贫攻坚。

  环境整治,社区协调。要围绕“绿化、净化、美化、文化”来系统推进农村环境治理与社区管理。以加强生态建设为重点推动村庄绿化。以污水和垃圾处理为重点推进村庄净化。以基础设施和庭园整治为重点实现村庄美化。以乡风文明为重点建设好农村文化,建设文明家园。同时,加快建立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充分利用村规民约,管护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项。不断创新社区管理服务新模式,引导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升。

  特色产业,基础配套。旧村改造必须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让群众住上好房子,更要过上好日子。产业发展是旧村改造的根本支撑。按照“巴山新居+特色产业+生态旅游”的“大农业”发展思路,综合配套推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把产业化发展带动与精准到户产业项目相结合,把支持贫困户的产业扶持资金量化入股,实行产居结合,吸引人口聚集,提升村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和贫困村脱贫摘帽。

  江口镇一班人经过大干苦干实干,如今的牌坊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通了,房子好了,产业有了,村民富了,全村的年经济收入正稳步增长。牌坊村的村民坚信:今年内必将摘掉贫困村的帽子,明天的生活会更美好、更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收藏:1144 | 帖子:3万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827-626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