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家住平昌县澌岸乡中和村10社的村民魏家双比平时更加忙碌,除了自家庄稼地里的油菜、麦子等需要收割之外,正值花椒营养苗栽植的季节,村上的花椒基地也需要大量的人手。
“5月份,天气渐渐热了,必须赶在本月底之前栽下去,不然6月份天气炎热,苗子就不好栽了。”忙于施底肥的村民刘学良说。
中和村是澌岸乡最大的花椒产业基地村。2016年以来,该乡响应县委政府号召,把花椒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土地再生利用、助推扶贫攻坚的主导产业来抓,引进业主建基地、发展现代林业,加速生态惠民,趟出了一条边远乡镇产业富民的新路子。
走出去引进来,撂荒地成片规模流转
澌岸乡距平昌县城50公里,与巴州区独柏乡、金碑乡接壤,总面积42.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48%,是典型的山区地貌,山岭秀雅、溪河纵横,适宜耕种的良田不多,荒山荒坡面积大,石厚土薄,加之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土地产出有限,很多土地渐渐撂荒,仅澌岸乡中和村撂荒的土地就达800余亩。
林多地少,土壤贫瘠、土地零散,产业不兴、致富无门、农民不富……如何破解制约该村发展的瓶颈问题,是摆在该乡党委政府及村支部面前重大的问题。
因地制宜、找准症结、科学施策才能破解发展难题,为此,该乡党委、政府在深入群众走访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邀请专家实地考察论证,对该乡的土壤、气候、光照、海拔、降雨量等自然条件进行分析,最终在花椒种植上达成了共识。花椒周期短、结果多、收益大、用途广,易于栽培管理。加之,花椒是平昌县着力培育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亦有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和回乡创业的项目扶持。最终该乡确定大力发展花椒等特色林业产业。
业主李建是土生土长的澌岸前锋村人,在外打拼有了自己的企业之后,他响应平昌县返乡创业的号召,把投资的方向转向了农业,准备在澌岸中和、新民、梭滩等村流转土地3000亩进行开发。
土地资源整合是规模化生产的重要前提,然而,与土地打了一辈子的农民,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他们宁愿撂着、荒着,要把土地从农民手里拿过来,农民不会轻易同意,一开始,部分村民对流转土地种植花椒抵触情绪很大。
澌岸乡党委书记刘中说,发展产业必须上规模上档次,农民一家一户小打小闹起不了多大作用。如今,集中连片开发不仅让小块地变成了大块地,荒山荒坡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实现传统小农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基地化的转变。
夯底子抓配套,大园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大规模造田和园区建设的土地彻底解决了,小块地变成大块地,荒山荒坡变成坡地,农民变成产业工人,所有这些变化都源于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业主引领带动,农民积极参与,政府有力推动,这种新型的农业经营 体系让地处山区的澌岸发生很大的变化。
业主李建深知,花椒是经济林,喜光喜热,耐旱怕涝,必须严格技术规程进行选址和整地,为了让撂荒多年的土地有较高的产出效益,他克服“等靠要”思想,不“指望”项目资金,义无反顾地大手笔投入农业,2016年以来,公司花费20余万元,采取挖掘机全垦的方式,深耕翻土,疏松土壤,清除杂草灌木,完成3000亩撂荒地的全垦。并且改进整厢理沟方式,变荒地为斜坡地,厢面宽6米,排水沟挖成直沟,沟宽60cm,深50cm,用小型挖掘机将排水沟挖出的土堆到厢的两边,呈两面高,中间低的U字形,这样形成了厢外有沟、厢内有沟、里通外畅的厢面,不怕雨水过多造成花椒苗死亡。
中和村花椒产业园还十分注重水利配套设施的建设。负责施工的何德忠说,上千亩的产业园如果不建设水利、灌溉设施,一旦遇见长时间的干旱,抗旱保苗就会成为棘手的问题。业主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自垫资金36万元安装灌溉自来水管道1.2万米,管网延伸到基地的每个角落,整治、新建山坪塘10口。“浇水、施肥、喷药均可以通过输水管道来完成,既节约用水,又省工省力,降低成本。”何德忠介绍。
而今的中和村,往日的荒凉景象不见了,一条条新建的机耕道蜿蜒曲折直达基地深处,一口口新建的山坪塘映入眼帘,田间地头铺满自来水管道,千亩花椒园到处是劳动的场景…… 形成了村在林中、园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唯美画卷。
澌岸乡的花椒产业基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科技支撑,使得这片产业园有了“现代农业园区”的印记。
重技术建机制,小花椒续写绿色致富梦想
曾经从事过花椒种植的该乡副乡长丁昭深知,花椒是经济林,必须要有可靠的技术作为支撑。“县上的专家团队是一方面,业主自己的技术团队也很重要,花椒栽管不难但很专业,施药、用肥、除草、整形等技术不到位,单产上不去,效益就不高,我们从严把关每一个技术环节,尽量让业主少吃亏、少‘上当’。”
在他的推荐下,业主李建特地从重庆合川区,以6000元/月的薪酬聘请技术员杨一为技术指导,从选址、整地、栽植、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摘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和指导,避免开发的盲目性。而且,技术员还充分利用自己多年从事花椒积聚起来的人脉和销售优势,实行订单生产,包效益、包加工、包销售,建立起种植、储藏、保鲜、加工、销售一条龙的服务体系,彻底解决了业主及群众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澌岸乡的产业有了良好的开端,新开垦的土地上,花椒苗已经栽上,由于是营养杯苗,成活率可达99%以上。业主为我们算了一笔账,3000亩花椒园,栽植花椒树33万株,盛产期亩产鲜椒800-1000斤,以最低收购价7元/斤计算,可实现产值1500万元以上。
“业主+基地+合作社+大户+群众”的发展模式,铆紧了各方利益联结机制,多重效益叠加将更多地惠及山区群众。澌岸乡探索出的生态治理、产业发展、绿色惠民的道路,让农业综合开发创新的能量产生“裂变”,给山区农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也必将改变穷乡僻壤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人们脱贫奔康的梦想。
使用道具 举报
写好了,发布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收藏:1144 | 帖子:3万
公示中!平昌入选全省“十强县”~
平昌发布最新职务任免通知
注意!平昌这些地方将飞防作业
正在公示!平昌4人拟被推荐为四川省劳动模
转!为7位平昌籍烈士寻亲
平昌至成都列车新增下午车次啦~
客服电话:0827-6262626工作日 8:30-17:30在线
扫描掌上手机版二维码随时随地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