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余候重温Hz℃ 于 2016-4-29 17:10 编辑
自古至今,平昌名人以及近代、现代对国家有突出贡献或从地方走向中国走向世界的几个特色人物。
他们都有一颗爱国之心,为了祖国的存亡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他们的拳拳爱国之心,面对挫折坚强不屈的精神,激励着他们民族的一代又一代人
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只有经济繁荣,国家富强,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一名学生,我要向这些爱国英雄学习,常怀一颗爱国之心,好好学习,掌握本领,长大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应有的贡献。
刘伯坚
刘伯坚(1895—1935),谱名永福,号铁侠、铸;国外曾用大野(冶)、毅伯笔名。平昌县龙岗乡人。我党我军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被毛泽东同志称为我党我军政治工作第一人。曾与赵世炎、周恩来等在欧洲发起组建了中国少年共产党,回国后改造整编了西北军,并参与领导了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后,刘伯坚留任赣南。由于当时苏区主要领导人不接受陈毅等建议,队伍遭受严重损失,苏区阵地越来越小,斗争越来越艰巨。直至1935年2月,中央分局、中央办事处和赣南省级机关、部队,在仁风地区陷入敌军重困中,不得不分五路突围。3月4日上午,刘伯坚在战斗中左腿负伤,落入魔掌。敌团长劝他“顺应潮流”,只要办-手续便可得到“目田”和“重用”。刘伯坚断然拒绝了游说。3月9日,刘由信丰押解粤军第一军军部(大余县)囚禁,3月11日,移绥靖公署审讯室。在移狱途中,敌人故意押着刘伯坚从一条繁华大街(青菜街)走过,借此显示-“战功”,恫吓人民,并从精神上瓦解其斗志。刘伯坚镇定自若,拖着沉重的脚镣,昂首走过大街。在狱中写有《带镣行》、《狱中月夜》等诗篇。1935年3月,在江西省大余县英勇牺牲,年仅40岁。
3月21日,刘伯坚临刑前留下遗嘱:子孙后代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1984年,在平昌县城江阳公园修建刘伯坚烈士纪念碑,由-亲题碑名,黄镇书烈士生平简介。1986年,纪念碑落成典礼时,-、黄镇、魏传统等中央领导和烈士亲属及人民群众1600余人参加了典礼仪式。
胥克寻
胥克寻(1892—1934),字聘儒,革命烈士,四川省平昌县长垭乡白马村人,幼年入私塾,后因家贫辍学,以务农兼贩货为生;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先后任红军独立团营长、江口县苏维埃执行委员,独立团副团长等职务;1934年3月23日,在掩护红军主力转移的战斗中,因伤被俘,敌人威逼他逼他说出红军撤退路线,并要他写投降书,他怒斥敌人,断然拒绝;敌人恼羞成怒,将其残酷杀害,时年42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姜钟
姜 钟,男,汉族,生于1919年,四川省平昌县得胜镇平江村人。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6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0。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0军政治部宣传队宣传员,0汶川县、绥靖县县委秘书。参加了“宣(汉)达(县)战役”、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第2局科员、股长、副科长、1处助理员、3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军委第2局1处副处长,华北革命大学第4部主任。建国后,任军委工程学校第2部主任、校教育长,军委技术部干部学校副校长,西南第2局局长,总参谋部第3部4局局长、业务指导局局长、副部长、第一副部长、部长。
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目田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61晋升少将军衔。
胥光义
胥光义,男,汉族,生于1916年11月,四川省平昌县长垭乡白马村人。
192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2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1933年11月由共青团员转为0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总保卫局和红30军排长,保卫营副连长,保卫队政治指导员,红军大学分队长,中干队军事连政治指导员兼教员,红军大学政治部地方工作科副科长,援西军随营学校政治主任教员。参加了川陕革0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政治处副主任,挺进支队政治委员,东进抗日游击纵队政治部主任,八路军第129师政治部干部教育科科长,抗大第6分校政治部主任,抗大总校步兵科政治委员,冀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司令员。参加了反“扫荡”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0阳泉县委-,0南京市第7区-兼区长, 第2野战军3兵团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参加了淮海、渡江战役和进军西南。建国后,任西南军区支援司令部政治委员,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军区办公厅主任兼人民武装部部长,总后勤部参谋长,0地质部党组-、地质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常务副部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目田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1988年获一级红星勋章。
何云峰
何云峰,男,汉族,生于1922年1月1日,四川省平昌县张公乡长城村人。
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1938年加入中国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33军政治部宣传员。参加了川陕革0据地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直属政治处宣传员,第386旅772团政治处青年干事、连政治指导员,旅政治部组织干事、巡视员,营政治教导员。参加了神头岭、响堂铺战斗、“百团大战”和反“扫荡”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10旅28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10旅28团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13军37师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上党、晋南、洛阳、淮海、渡江、南昌、滇南战役。建国后,任师政治部主任、师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军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福州军区政治委员、顾问。
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目田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1988年获一级红星勋章。
蒲大义
蒲大义(1916一1973),平昌县喜神乡人,1933年春,红四方面军在喜神建乡苏政权后,他首先参加儿童团并任儿童团长。同年9月参加红军,被分配到红3l军93师274团3营任通讯员。时逢反敌“六路围攻”,战争频繁。他在兰草、得胜、恩阳河、江口、土门寺等战斗中机智奋勇。1934年初,被调到274团任团部警卫班长。同年4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之后,随部在参加柳林溪、广元、平溪坝等地的反围攻战斗中,顽强无畏。于次年元月,被选送到红军大学深造。不久,随校参加长征。红大毕业后,调任红五军团任侦察排长。在天全、荣经等地的-战中,获敌大量情报,得到-嘉奖。1936年元月,他入红31军教导大队学习期间转为0正式党员,结业后,任红31军274团特务连长。随之,参加山成铺、打拉池、天水铺、通渭等战斗;在长胜口伏击战中,他率领全-士一举全歼敌军一个连。到长征结束,先后参加战斗数十次,负伤8次;由于积劳成疾,引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于翌日逝世。-特例授予烈士称号。
赵兰田
赵兰田,男,汉族,生于1918年,四川省平昌县岳家乡中民村人。
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0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11师32团排长、宣传干事,第31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第28团宣传干事,红4军侦察连政治指导员、军教导团参谋、第28团干部教员。参加了“宣(汉)达(县)战役”、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第769团政治委员、团长,太行军区第4支队政治委员。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反“扫荡”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7旅旅长,第2野战军3兵团11军31师师长。参加了上党、邯郸、淮海、渡江、成都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师师长,第60军副政治委员,第15军副军长兼参谋长、代理军长。参加了第5次战役和金城防御战,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目田独立勋章。回国后,任第15军军长,空降兵军长,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北京军区空军政治委员,沈阳军区空军政治委员,空军顾问。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目田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88年获一级红星勋章。
朱兆林 朱兆林,(1907—2003),男,汉族,四川省平昌县板庙乡凉水村1社人。一九三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十一军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政治处宣传队分队长,旅政治部干事,第十七团政治处教育股股长,第十八团政治处主任,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二十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部长,第二野战军十三军三十九师副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供给部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政治委员,西康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政治部主任,空军军事法院院长,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朱兆林生于1907年11月17日,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1军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2团政治处宣传队分队长,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20团政治委员。参加了响堂铺伏击战和反“扫荡”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部长,第2野战军13军39师副政治委员,第2野战军供给部副政治委员。参加了上党、淮海、渡江战役。在上党战役桃川追击战中,荣立一等功。 建国后,任西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政治委员,西康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空军军政治部主任,空军军事法院院长,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1988年获一级红星勋章。
吴伟仁
吴伟仁,男,汉族,1953年10月出生,四川巴中平昌县人,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测控通信与航天系统总体设计专家。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在开辟“深空探测新领域”和突破“深空测控通信关键技术”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他在航天测控通信及航天系统总体设计领域从事科研工作三十余年。
1993年起被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青年科技专家,先后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高校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深空探测器着陆返回控制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空间智能控制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编委,《深空探测学报》主编;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二、三等奖各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发表论文60余篇,著作10余部,培养博士10余名。2015年12月7日,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