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下载手机客户端
      论坛导航   平昌论坛   巴中背二哥本周六与你相约CCTV央视, 一起聆听他们的故事
    返回列表
    查看: 19846|回复: 1
    收起左侧

    [平昌动态] 巴中背二哥本周六与你相约CCTV央视, 一起聆听他们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13 16: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四川巴中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61241069_副本.jpg

      巴中,地处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独特的地理风貌与千百年的历史沉淀共同发展出背二哥这个独具特色的职业。

      “背二哥”还是“背二歌”?
      “背二歌”是“背二哥”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所唱的歌。背二哥以背运东西为生的人,大家叫他背老二或背篼儿。见于一些交通不便的山区。所用工具为喇叭形背篼一个、绳架一副、丁字拐杖一个。一般背50千克左右货物,走累了,便用丁字拐杖置于背筐下支撑休息片刻。如果背运是集体行动,领头的背二哥要呼吼节奏感强的号子,统一众人的行动步伐

    2526248192746413827_副本.jpg

      历史渊源
      相传它的历史与背二哥的历史一样悠久。他们在那深山沟、大山里辛勤的劳动,十分艰苦,什么蛇倒退、鬼见愁,走在那种路上只准前行,不准后退,只要后退就可能掉下岩去。而且因为山里的野兽很多,背夫若不成群结队就可能被野兽袭击、吃掉。所以很自然的结合成一个背二哥队伍,羊肠小道难行,像原来的米仓古道的栈道,它是前人用錾子打的一个脚印,只能放一只脚在里面走,加上中午肚子又饿了,太阳又热,山上只有那个懒蝉子在叫唤,什么声音都没有了,在这种情况下,精疲力尽,老"背二哥"杵子一打起,要想吃他那热馒头,就要慢慢往上爬。几句山歌一吼,大家情绪就来了,“巴山背二歌”就在这种环境下产生。

    261241100_副本.jpg

      巴山背二哥一代又一代翻越巴山,跋涉在这些古道上,或背运粮草,或运输货物,或背运日常生活用品进行物质交换,为推动川陕物质交流、经济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劳。

    261241162_副本.jpg

      “巴山背二歌”是巴山人精神文化的一种体现,是研究巴人历史的依据,是承载巴山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的载体,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其歌词多用赋、比、兴手法,生动形象传神,所表达的意境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妙不可言;其旋律清新流畅,唱腔高亢明亮,风格粗犷豪放,极具地域特色。
    261241187_副本.jpg


      随着时代的变迁,背二哥越来越少,但背二哥这个职业不会消失,因为他们背上背的是一种责任,是对顾客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更是对文化传承的责任。“背二歌”是他们为了激励自己前行而唱的歌,前路虽漫长,而歌声却会一直陪伴他们走下去。
      好了,科普完了“背二哥”咱们就要来一个官方话题了。20:00——20:45,CCTV IP 大众生活频道“背二哥”将在本周六晚等你来赴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3 17: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巴中
    为了生活,他们的经济来之不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收藏:1144 | 帖子:3万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827-626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