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导航   平昌论坛   巴中不仅有美景,还有这个……
返回列表
查看: 30592|回复: 0
收起左侧

[话题] 巴中不仅有美景,还有这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4 15: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四川巴中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巴中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人类活动。东汉永元年间置汉昌县,建安六年改属巴西郡,北魏置巴州。生活在这里的巴人骁勇善战,能歌善舞,于是保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巴地独有的文化。

0.jpg
背二哥

巴山背二哥指产生并流传于四川东北部米仓山南麓巴中市辖区内的一种山歌。巴中地处山区,从前交通闭塞,山里需要运出和运进的货物全靠人力背运,人们把这背运货物的人称“背老二”或“背二哥”,所以在背运途中打杵歇气演唱的山歌便有了“巴山背二哥”之称,其表现形态多为一人领唱众人和或众人齐唱。
“巴山背二哥”是巴山人精神文化的一种体现,是研究巴人历史的依据,是承载巴山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的载体,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其歌词多用赋、比、兴手法,生动形象传神,所表达的意境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妙不可言;其旋律清新流畅,唱腔高亢明亮,风格粗犷豪放,极具地域特色。

1.jpg
巴渝舞

巴山背二哥是人们在劳动中创作出来的歌曲,而在当地,还有一种舞蹈,也产生于民间,但最后却走入了宫廷。
“巴渝舞”是古代巴渝地区民间武舞。中国古代典籍记载最古老的音乐创作产生于巴地。巴渝舞来源于商末巴师伐纣时的“前歌后舞”。汉初,巴渝舞被刘邦移入宫中,成为宫廷乐舞,既供宫中观赏,也成为接待各国使节贵宾的乐舞,还成为王朝祭祀乐舞,天子丧礼乐舞。那时巴渝舞几乎成了国家乐舞。
唐以后,巴渝舞便从宫廷乐舞中消失了。尽管如此,在民间,巴渝舞遗风犹存,川东巴人后裔的踏踢舞、摆手舞、腰鼓舞、盾牌舞,就是古代巴渝舞的流变,现存的薅草锣鼓、花鼓调、花灯调、莲花落、川剧帮腔、川江号子、船工号子、劳动号子、翻山铰子等都和巴渝舞曲密不可分。

2.jpg
滑竿

巴中人虽然生活在大山之中,与外界沟通较少,但是他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在劳动中创作出了自己民族独有的歌曲跟舞蹈,并且制作出了适合当地的一种交通工具。
滑竿是当地的一种交通工具,这种古老的交通工具至今仍在民间流行,只不过乘滑竿是山区人的一种时髦,也别有一番情趣,特别是抬滑竿的人报路像在表演对口相声,如见前面有两位姑娘,必须小心让路,前面抬夫报:“路边两朵花”,后面抬夫回答:“过路莫挨她”。假如前面来了很多人要与滑竿争道,前面抬夫报:“天上一朵云”,后面抬夫随答“地上一群人”等等。

3.jpg
说春

巴中儿女不仅根据自己的地理环境制造出了适合当地的交通工具,还创造出了一种古老的说唱曲种。
说春现在主要流传于川东北米仓山南坡,说春是由春官说唱歌谣。春官,最早是《周礼》所说的六官之一,称宗伯为春官,掌典礼。相传古时农民季节观念不强,往往错过播种时间,隋文帝命宰相根据农事季节制成“春帖”,由地方官送发给各地农民。农民把送春帖的官叫做“春官”,把“春官”的善言善语称为“说春”。从此,流传后世。
巴州附近的农村,每年有近百人活跃于川北、陕南山区各地农村说春,其中年龄最大的有七十多岁,最小的有十八九岁,他们很有一套语言表达技艺,到说春时,便带着日历、气象等书刊,往来于交通不便的山区,颇受农民欢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收藏:1144 | 帖子:3万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827-626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