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乾隆45年,有人举报
【衰败之源】乾隆45年,有人举报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受贿,案子报到了乾隆御前,70岁的老皇帝陷入两难境地。
一是因为乾隆登基以来,一直对贪污腐败零容忍,见一个杀一个,甚至有点儿明太祖朱元璋那个意思。
比如乾隆6年的时候,九门提督鄂善受贿1000两,乾隆大怒赐其自尽。乾隆22年,云贵总督恒文为了给皇帝进贡一盏金炉而对下属索贿千余两,乾隆震怒,也下令恒文自裁。还有乾隆34年,贵州巡抚良卿收了下属的一些朝珠、玉如意、马匹,乾隆听后直接下谕,令不必将良卿押解京城,直接在贵州省城就地正法。
所以乾隆在执政的中前期,给天下臣民树立的严惩贪官的形象过于伟岸,一有发现,绝不姑息,从严从重,不讲情面,那简直就是明太祖再现啊,试问哪个官员还敢以身试法!
但另一方面呢,这个李侍尧又深得乾隆宠信。乾隆判断官员优劣的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这名官员的办事能力,他就喜欢那种办事能力强,又能很快明白自己心思的官员。这个李侍尧以及后来的和珅等人,均是如此。
《清史稿》中就记载李侍尧,“短小静敏,过目成诵。见属僚,数语即辨其才否,拥几高坐,语所言肥瘠利害,无不中的”,由此“见知高宗”。就是说这个人很聪明,几句话就能看出哪个下属能力强不强,处理事情很快就能搞清楚核心问题所在。
而最关键的一点,是这个人还很会巴结乾隆,说白了就是成天给乾隆送贡品,比如从乾隆17年李侍尧任热河副都统起,至乾隆45年,这家伙的进攻次数有档案可查的就有120多次,有时候一年就进贡九次十次的。所以乾隆特别信任李侍尧,君臣关系极为“紧密”,乾隆甚至把他与大学士阿桂并称为当朝“最能办事之人”。
所以现在乾隆很惆怅,一方面是自己严惩贪官的伟岸形象,一方面是自己信任的宠臣,他不想处死李侍尧,还想留着他办事呢!
不过,案子还是要查啊,乾隆找了一个他新进提拔起来的官员作钦差大臣,远赴昆明查办。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和珅!
和珅此时刚被乾隆注意到没多久,还没到那种凡事都委以重任的地步,说白了就是乾隆跟和珅的关系此时还不是那么亲,和珅对乾隆的心思也还摸不透。
所以,为了在朝廷中立住脚跟,“刚正不阿”的青年官员和珅,准备借此机会“秉公执法”,漂漂亮亮地把李侍尧给办了,让同僚们看看,他和珅也算是一号人物。
到了昆明,案子没几天就查清了,因为案情实在过于简单。李侍尧正是借着给皇帝“办贡”的名义向下属大肆索贿,索贿数额多少呢?三万一千两!
和珅没多久就把情况据实回奏给了乾隆。乾隆这会儿应该挺“讨厌”和珅吧,怎么这么不懂事!
按照乾隆朝的先例,这回李侍尧恐怕是“死定了”,纵使乾隆想保住他,奈何这话皇帝说不出口啊。思来想去,乾隆想出了一个主意,把案子发给六部九卿,让他们去议一议,没准儿哪个大臣看出了朕的心思,替李侍尧求个情,朕正好可以借坡下驴!
没想到六部九卿完全不明白他的心思,联合会审之后,官员们拟出了处理意见:李侍尧身为总督,历任封疆,数十年来沐恩最重,不思洁己奉公,辜负圣恩一至于此,自应速正典章,以彰国宪。请旨,拟将李侍尧即行正法,以为大臣负恩贪婪者戒!
翻译过来就一句话,就地正法!
乾隆懵了,这些大臣,真就没一个能看出朕的心思?不过乾隆还是不死心,以他这种乾纲独断的性格,他想办成的事那肯定是要办成的,并且还一定要占理。于是放了个大招:让各省督抚都参与到案件讨论中来!
乾隆寻思着,这些个封疆大吏与李侍尧地位背景相同,应该不忍看到他被处死!
于是发布上谕,命各省督抚发表对李侍尧一案的看法。上谕一开头,就给这件事定了一个基调:李侍尧历任封疆,在总督中最为出色,是以简用为大学士,数十年来受朕倚任恩深。
先把李侍尧一顿猛夸,然后再絮絮叨叨、避重就轻地说了案件过程,最后让各省督抚“各抒己见,定拟具题,以采众人之所议!”
等这道上谕发下来,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哦,原来皇上是这么个意思啊,嗨,大家伙儿都会错意了。于是一个个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意见”!
安徽巡抚闵鹗元一马当先,首先上奏道:李侍尧历任封疆,勤干有位,久为中外推服。可否援引“八议”条内“议勤”“议能”之例,稍宽一线,不予立决,出自圣恩!
看了闵鹗元的折子,乾隆会心一笑,还是有懂事儿的人呐!
他以这道奏折为理由,下发上谕:诸臣中既有请从宽者,则罪疑惟轻,朕亦不得不体谅大臣,以示天恩。着照所请!钦此!
既然是大臣们请求朕宽免李侍尧,那朕就勉为其难,饶他一命吧!
瞧瞧这帝王之术用的,既办了想办的事,又还占着理,还示大臣们以宽仁之心,让普天之下都体沐乾隆的恩泽,真是办了一件“完美”的事情啊。
两年后的乾隆47年,在家赋闲的李侍尧又被乾隆启用,命其领陕甘总督事,赏一品顶戴,并赏戴花翎,没多久又加其太子太保衔。可谓隆宠至极!
李侍尧是保下来了,可是乾隆朝的贪污腐败风气却越来越猛了,也正是从乾隆四十五年开始,整个大清朝从盛世落下,逐步走上了衰败的深渊。
知道啦 谢谢告知 野猪皮这龟儿子1 中堂大人洪秀全在不在 终于考完了,,,,, 一直对贪污腐败零容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