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十五勇士之一彭明林------"是牺牲的战友给我们挡了子弹!"
2020年7月12日,是老山作战抗击越军大反扑36周年。
1984年7月12日凌晨,越南军队组织了一个加强师的兵力向位于那拉地区的662.6等高地发起了疯狂进攻。中国军队第40师119团在炮兵火力的支援下,坚守阵地,打退了越军多次进攻,让老山松毛岭成为了越南军队的伤心岭。
战斗在松毛岭高地的119团3营的十五位战士,在7月12日当天的战斗中,以顽强的拼搏和战斗精神与敌人激战,十五人中五人牺牲,其余十人全部负伤。战后,李海欣等十五位同志,被誉为“十五勇士”,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的142高地,被称为"李海欣高地"。
1984年9月8日原昆明军区出版的《国防战士报》以巜七一二大战战功赫赫老山十五勇士功昭南疆》刊发了老山“十五勇士”的照片和事迹。他们是李海欣烈士、周忠烈烈士、刘家富烈士、唐友国烈士、李国文烈士以及幸运活着的杨国跃、夏锦忠、胡友文、堇朝贵、段春和、蒋志华、张庆龙、彭明林、陈光满、马平华。
"十五勇士"之一的彭明林是我同年入伍的四川巴中战友,他的事迹当年是这样介绍的一一
彭明林,班长,四川省巴中县人,汉族,1962年12月生,1981年1月入伍,1983年10月入党。7月12日凌晨,他及时发现敌情,迅速报告上级,为夺取战斗胜利做出了贡献,荣立三等功。
我多次想了解彭明林的作战情况,都被他回绝。2020年7月11日,我终于有了一次和他的交流。
在成都市的锦绣社区,我请来这位当年的帅小伙、而今已是头发花白、脸上写着沧桑、但精神却很振奋的同乡老战友,深情地给我讲述了他在那次战斗中的相关情况。
不谈及这次战斗,他三缄其口;打开话题,他滔滔不绝。但他首先对我说:想起牺牲的战友,我们今天活着就应该满足了。
彭明林1980年10月入伍,1984年12月退役。当兵时在营部任通讯员,作战时在119团三枪连任班长。在老山作战中先是配属七连攻占145高地,后撤下阵地休整。6月10日,上级情报通知说越军要对失守的阵地进行大反扑,彭明林又奉命带重机枪班战士夏锦忠、段春和、马平华、陈光满配属八连到142高地进行坚守。鉴于阵地情况特殊,重机枪被配置在距离敌人较近的前沿阵地。
6月12日凌晨三点左右,越军开始向阵地进行反扑,阵地上炮声隆隆,枪声阵阵,阵地前沿一片火光。敌人从先前的趁着夜色向阵地偷袭转为强攻。彭明林带着冲锋枪在重机枪的一侧既要指挥机枪手夏锦忠、段春和等人向来犯之敌扫射,又要择机消灭敌人。在他右侧第一道战壕的八连9班班长杨国跃也在岗位上指挥着战友们同时在阻击敌人。由于他们的重机枪不便移动,又是重火力点,很快被敌人盯住,成为重点打击目标。不久,一发炮弹炸来,他的右脚受伤,接着他右手腕出血,后来才发现是前后贯通伤,子弹从手的一边进去另一边出来。但他不能停歇,还得继续战斗。再后来,又一发炮弹炸来,感觉整个胸膛火辣火辣的烧痛。用手一摸摸到下巴处,辣痛辣痛,满手是血,他先前已经用了急救包,现在只能扯来身上穿的背心拴住下巴。他有些支撑不住了,但仍然不能停下,敌人已经到了阵地前沿了,他如果停下就等于放任像羊群一样的敌人进来,更重要的是,他是党员、是班长。他一边指挥,一边射击,一边向阵地前沿甩手榴弹。那些先前拧开了弹盖的手榴弹连同重机枪的火力对冲到阵地前沿的敌人给予了有力的回击。但最终自己体力不支倒在战壕里。只顾着消灭来犯之敌的重机枪手夏锦忠以为彭明林已经牺牲,把重机枪射击任务交给副射手段春和,就去取彭明林身上的冲锋枪用来继续保持火力压制敌人,彭明林发出声音夏锦忠才知道他还活着。不知哪里来的力气,夏锦忠边开枪射击还一手拖着彭明林就往坑道跑。在拖的过程中,彭明林再次受伤,左脚鲜血直流。
最后,敌人占领了142高地表面阵地。八连9班和三枪连重机枪班活着的人员10人进入了坑道。坑道两个出入口被这10人分两部分守着。敌人不断甩手榴弹和打枪向坑道射击,都被他们击败。
他们在坑道抗击敌人的同时,抓住有利时机,冲出坑道向攻上阵地的越军反击。彭明林看到夏锦忠、陈光满等战士几次冲了出去,但自己都没有行动的力气,心中甚是着急。
一股一股的越军攻上阵地都有来无回。越军又抬着竹杆绑上炸药冲上阵地往坑道里扔,都被我们阵地上的守卫战士打退。见此情况,彭明林几乎用尽最后的力量不顾受伤的身体爬出阵地继续战斗。
尽管阵地上的战士只剩下10人,但他们坚持到了下午三点,在我方炮火的轰击和后续部队的支援下,142高地表面阵地又被我军夺回。
最后,彭明林被战友们抬下阵地,在卫生队进行包扎、在医疗所进行包扎、在野战医院进行手术,再用直升飞机转入空军医院进行治疗,历时五个多月,经历多次手术,下巴、手上、脚上的伤都进行了处理,能取出的弹片都已取出,不能取出的弹片还残留于身体,直至现在。
按彭明林自己的话说,尽管自己受那么多伤但都是打断了骨头没有伤及血管,才使自己拣回了一条命来。战后,部队给他记了三等功,评定了五级伤残,1984年底他光荣退伍回乡。
当年退伍回到巴中老家的彭明林,受到了家乡人民的极大厚爱,多次被安排到当地作报告,讲故事。并给他安排了当时较为热门的岗位一一巴中药材公司。彭明林发扬部队的传统和作风,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从门卫、出纳、业务员、副科长、门市部主任到公司工会主席,也算是发挥了自己全部的才智为社会贡献了力量。在家庭生活中,也有深爱自己的妻子,养育了一个儿子,现在孙子也已上学,说得上是生活幸福。他经常说,比起十五勇士高地的五个烈士,比起从巴中入伍在扣林山、老山作战中牺牲长眠于麻栗坡县的28个烈士,"我真的太幸运了,实在是不能说什么了!感谢战友为我挡了子弹,感恩社会给予我们的理解和关爱!"
附:十五勇士
李海欣烈士,代理排长,河南省临颍县人,汉族,1962年8月生,1981年1月入伍,1983年10月入党。在战斗中,他带领十四名战士打退了越军一个加强营的轮番进攻,最后壮烈牺牲。部队为他追记一等功,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周忠烈烈士:机枪手,贵州省雷山县人,苗族,1963年12月生,1983年1月入伍,1983年8月入团。在战斗中,他机智灵活,歼敌二十余人。最后,他在负重伤的情况下,毅然拉响手榴弹,与围拢来的敌人同归于尽。部队为他追记一等功,被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刘家富烈士,战士,云南省永善人,汉族,1964年4月生,1983年1月入伍,1984年5月入团。在战斗中,他毙敌十余名,负伤后仍坚持战斗,在子弹打光的情况下,毅然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部队为他追记一等功。
唐友国烈士,边防某部八连战士,四川省大足县人,汉族,1984年1月入伍,同年7月入团。在战斗中,他作战勇敢,机智灵活,毙敌四人。他奉命回连报告敌情,在杀出重围中,他勇敢地冲进敌群,毙敌一名,最后壮烈牺牲。部队为他追记一等功。
李国文烈士,战士,云南省临沧县人,1962年8月生,1981年1月入伍,1982年6月入团。在战斗中,他负重伤坚持不下火线,直至壮烈牺牲。部队为他追记一等功。
杨国跃,班长,云南省云县人,汉族,1963年5月生,1982年1月入伍,1983年3月入团。在战斗中,他在代理排长牺牲后,挺身而出,指挥作战,并毙敌十余名,荣立一等功,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夏锦忠,机枪射手,贵州省瓮安县人,汉族,1963年2月生,1982年1月入伍,1984年2月入团。在战斗中,他勇敢战斗,救护战友,他的机枪被炸飞了,但他捡起其它武器坚持战斗,一连毙敌六名,荣立一等功。
胡友文,战士,云南省永善县人,汉族。1963年12月生,1983年1月入伍,1984年7月入团。在战斗中,他身负重伤后仍坚持战斗。在反击占领我表面阵地之敌时,他第一个冲出坑道,击毙敌人封锁坑道口的机枪手,荣立一等功。
董朝贵战士,云南省武定县人,汉族,1962年4月生,1982年1月入伍,1983年8月入团。在战斗中,他多处负伤,仍然在阵地上顽强战斗,荣立二等功。
段春和,机枪副射手,云南省龙陵县人,汉族,1965年5月生人,1984年1月入伍,同年7月入团。在战斗中,他头部负伤仍不下火线,一直坚持战斗,荣立二等功。
蒋志华,班长,云南省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人,汉族,1962年8月生,1981年11月入伍,1982年6月入团。在战斗中,他在代理排长牺牲后,协助九班长杨国跃指挥战斗,荣立三等功。
张庆龙,战士,云南省保山人,汉族,1964年1月生,1984年1月入伍,同年7月入团。在战斗中,他临危不惧,带伤坚持战斗,先后毙敌五名,荣立三等功。
彭明林,班长,四川省巴中县人,汉族,1962年12月生,1981年1月入伍,1983年10月入党。7月12日凌晨,他及时发现敌情,迅速报告上级,为夺取战斗胜利做出了贡献,荣立三等功。
陈光满,战士,云南省宣威县人,汉族,1962年4月生,1982年1月入伍,同年6月入团。在战斗中,他勇敢顽强,带伤坚持战斗,荣立三等功。
马平华,战士,四川省叙永县人,汉族,1963年11月生,1982年1月入伍,1984年1月入团。在战斗中,他不怕流血牺牲,带伤坚持战斗,先后毙敌五名,荣立三等功。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