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33个“土”货都是“国字号”产品
工人包装鲜椒
通江银耳
平昌青花椒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数量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巴中市15个,居全省第三位
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巴中市18个,居全省第二位
作用
对产自特定区域、特定品质产品起保护作用
近日,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市工商局获悉,“平昌青花椒”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至此,全市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15个。“南江蜂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核准注册,至此,巴中市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达18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与“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什么区别?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对我市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请往下看。
巴中有15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产自特定地域、以地理名称命名的产品,是优良品质的代表,是国际通行的知识产权之一。与普通产品相比,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采用“地名+产品”的结构,不仅能提升地域的知名度,对该区域所产的某一类产品的品牌塑造,也能起到推动作用。目前,我市获得和正在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主要为农产品、水产、畜牧和林业4大类,其中农产品占主要部分。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除了独特的地域性、原始生产方法、产品至少有30年的生存时间外,还有标准体系、质量体系、检测体系三大体系支撑。”市质检局科技科科长杨晓介绍,所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品牌,它们的生产、种(养)殖、加工等流程都是严格按照上述三大体系进行执行和操作,生产出来的产品品质更优、认可度更高。
截至目前,巴中市共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5个,居全省第三。其中巴中市1个(巴山土鸡);巴州区1个(巴州川明参);南江县6个(长赤翡翠米、南江杜仲、南江厚朴、南江黄羊、南江金银花、南江山核桃);通江县3个(空山核桃、罗村茶、通江银耳);平昌县4个(江口醇酒、江口青鳙、镇龙山瓦灰鸡、平昌青花椒)。现正在申报的地标产品3个:通江县的空山黄牛;恩阳区的花丛曲酒和渔溪毛条。
18个商标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通过《商标法》对产品商标、标识的一种保护。”市工商局商广科科长蒲建介绍,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并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这是目前保护特色产品的一种通行做法,通过申请商标,可以合理、充分地利用与保存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地理遗产,有效保护优质特色产品和促进特色行业发展。”
截至目前,巴州川明参、通江银耳、通江青峪猪、南江黄羊、长赤翡翠米等18个商标先后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数量居全省第二。
关系:一个产品可有两种身份
“虽说两者有区别,但也有相同处。”杨晓介绍,首先,特性都是标明商品(产品)来源的某一地区,都是地域标志。其次,功用都是标示该产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并且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都是商品(产品)的品质标志。第三,作用都是区别商品(产品)来源,以实施对特定地域产品的特殊保护,促进和发展传统特色产业和保护经营者的合法利益。“两者并不冲突,某个产品可同时使用这两种身份,如通江银耳等。”
影响:助巴中“土”货做大做强
据了解,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坚持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农业发展方向,我市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推进“三百”工程,计划到2020年,核桃、茶叶、巴药三个农业主导产业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50万亩、100万亩,综合产值均达100亿元。此外,还要大力发展巴山土猪、空山黄牛、南江黄羊、巴山土鸡、特色水产等生态养殖。
随着名牌战略的深入实施,对提升全市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扩大全市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相关产业蓬勃发展,树立“巴中制造”、“巴中品牌”的形象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如南江的长赤翡翠米在未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前,市场售价和普通大米售价一样,取得这两个“身份证”后,市场售价达8元/斤;如通江银耳,在去年的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中,品牌价值达到30亿元。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成为引领品牌升级和精准扶贫的“金钥匙”。
看不懂啊 鲜花椒还是可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