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裤、枸杞、保温杯,90后已是中年人...
前阵子,一只保温杯不小心成了热搜。1
这杯子的主人是50岁的黑豹乐队鼓手赵明义。
不是因为杯子的造型有多别致,而是“摇滚+保温杯”的违和组合,看着有点扎心。
毕竟,“保温杯是中年人的标配”啊。
这个同样步入中年的谢顶摄影师不经意又发自肺腑的感慨,连用了两个“不可想象”:
那个唱着“我要摆脱这命运的捉弄,冲向那自由无边的天空”的叛逆小子,原来也得“沦落”到“岁月静好”的样子。
听者有心,网友纷纷调侃:
“人潮人海中,有你有我,最终都要一起养生。”
“人到中年,喝啤酒都想放两粒枸杞。”
“记住,中年危机最后的倔强,绝不拿泡着枸杞的保温杯。”
所有关于年龄和生活的危机感和沧桑感就这么一股脑袭来了。
尽管维基百科把“中年危机”定义在45-64岁之间,但这种在某个阶段突然降临的关于事业、健康、心理、爱情的自卑、焦虑、紧张、低落感,已经被越来越多人越来越早地体会到。
2
“一条”就曾经做过“90后中年危机”的访谈,每个人说得都挺沧桑的。
22岁
“以前出门根本不会化妆,几乎可能全年都是素颜吧,但是现在全年基本上都是带妆。身为一个阿姨,出门应该是要带浓妆的才对。”
24岁
“有一次我走在路上,有一个老爷爷找我问路,但是没想到他竟然叫我‘师傅’,那时候是第一次感觉已经是一个踏入社会的那种社会人的感觉。”
25岁
“我最一开始看球的时候,科比还是8号,还是爆炸头。现在科比已经退伍了,现在新选上来的那些人基本上都是比我小的,都是94、95年的。就是觉得原来是看一些大叔在打球,然后是看同龄人,现在已经变成在看一群小辈、像弟弟之类的吧,在打球了。”
26岁
“我已经开始拒绝听新歌了,就是好像会把原来老的歌、喜欢的歌就不停地翻出来往回听,而且即便是听新歌好像现在也就是往民谣靠拢。”
还真是,身边真正的“中年人”个个对生活艰辛绝口不提,8090后危机感空前,聊起人生、聊起理想、聊起老去,如临大敌。
其实,如果按照人生幸福的U形曲线来看,没错,24岁之后,我们是在走下坡路了。
3
有网友总结出所谓的“中年危机”:
“你所拥有的一切,家庭、工作、财富,看似美好坚固,但你已有些力不从心;
你怀疑人生前半场的意义,却得不到答案,你感到虚无。”
而度娘也有个词条是“1992年中年危机”:
“上有老、下有小”的甜蜜负担刚刚实现或者就在眼前,然后我们就马不停蹄地开始怀疑。
怀疑前半生有没有好好地活着,
怀疑下半生能不能好好地活着。
我们看着别人变老,开始担心自己变老;我们看着别人升职加薪,开始哀叹自己的无能为力;我们习惯性地给自己找到一个有相同焦虑的虚拟社群……
8090后吐槽“保温杯”、吐槽“步入中年”,其实是大家都喜欢给自己即将被扣上的身份,找点认同感。幽默地调侃一下,这似乎成了给那份焦虑减压的最好方式。
可是对于8090后来说,大多数人的状态明明是:
事业还陷于“谋生”,做的事情好像并不重要,却又累得每天早上都睡不醒。
身体开始了衰老,明显觉得没法像以前那样“浪”一整晚,爬个楼梯也会觉得气喘吁吁。
情感可能也受困,单身的、一个人独居偶尔会觉得孤单寂寞冷,有伴的、有时候想想未来却不知道怎么样规划着走下去。
房子、户口、婚姻……
未来还有养老育儿……
虽然生理年纪上没到中年,可心理年纪早就老态龙钟。
看过的心灵鸡汤,会让人突然找回信心,可是却治不了明天醒来,依然存在的焦虑感。
4
“难道这辈子就这样了?”
这大概是“中年危机”里最巨大的疑问。
其实能体会危机,证明你还热血,证明你还盼着“不自量力地还手,直至死方休”。
可是,你的“还手”要有前提,“痛苦产生于愿望和能力的不相称”,这个“愿望”是你自己的吗?还是别人期待的呢?
自嘲之后,好好生活。
二十岁,照样可以手拿保温杯泡枸杞茶;五十岁,照样可以操起吉他嚎一句摇滚。
按自己的愿望去达成那些社会人的能力,才可能把痛苦变成快乐、把危机变成满足。
“什么年纪就该干什么事”,年龄与人生大事要一一对应也实属正常,把那些自我纠缠的压力先甩掉再说。
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哪怕是和同龄人,也并不需要比较。
哎,到了我们这个年纪啊,喝瓶啤酒都想往里面放两粒枸杞
页:
[1]